全球城市研究院举行2023年度首次“Urban Friday”学术工作坊活动

发布者:王文达发布时间:2023-04-06浏览次数:10

2023317日下午,全球城市研究院召开了首次“城市星期五”学术工作坊(Urban Friday)活动。该工作坊以促进研究院常态化学术交流为宗旨,通过建立文献阅读汇报、热点研究问题综述、研究方法介绍、工作论文探讨,课题经验分享、决策咨询专报写作指导等板块,在城市研究诸多交叉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学术对话,推动全球城市研究院学科的融合与发展。首次工作坊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文达分享经典著作的阅读心得。全球城市研究院杨朝远、张舒、王赟赟、陈昉昊、高鹏、张凡等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的讨论。



王文达主要介绍了《都市革命》《网络社会的崛起》《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水晶之城:窥探洛杉矶的未来》《裸城:原真性城市场所的生与死》《空间、地方与性别》《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正义、自然与差异的地理学》等一系列城市研究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多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的代表性著作。20世纪60年代末的“五月风暴”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与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带入空间研究与城市研究之中。他们以城市为对象,从城市的空间问题入手,分析了造成城市问题背后的经济问题,以及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将科技问题与文化问题同城市问题联系起来,探究了生活在后大都市以及全球化世界中的人们所遭遇的日常生活变迁、多重文化冲击与身份认同混乱等状况。


王文达认为,对于学术著作的研读著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厘清作者的写作逻辑,搭建框架,一个较好的办法是通过思维导图对著作的每一章进行解构;其次,要理解著作中的关键概念,理解这些重要概念能让我们对著作的理解事半功倍;然后,读完整本著作之后,最好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全书,提炼主要的观点,这对于将来写文献综述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要思考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我们的启发等。



在王文达分享阅读心得之后,研究院师生围绕分享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点评和互动。例如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区别进行了讨论,文化和经济学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两个方向,经济学从理论到方法拥有自己的研究框架与范式,研究的是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现实问题。而都市文化是从哲学和人文的视角研究和看待城市问题,以人为研究的中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是一门人文学科。但是这两门学科的学术思路是可以相通的,经济学研究最终也会转向研究哲学问题,是殊途同归的。此外师生们还讨论了为什么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学者现在更加侧重对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不像国内学者更多还是关注城市经济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更为突出以人为核心和高质量发展,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思考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最后,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大家还抛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到来是否会改变城市的集聚规律?城市是否会在某种意义上走向消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