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周振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的鲜明特点

发布者:王文达发布时间:2021-12-09浏览次数:11


· 成果介绍 ·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思想是治国理政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缔造中国经济奇迹:探索与实践》(周振华 李鲁编著)立足新时代背景,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百年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创立一百年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进行了经济建设的不懈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经济治理的宝贵经验,缔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思想,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报告、五年(计)规划、经济决议,主要领导人正式出版的选集、文选、文集、讲话、回忆录等一系列党的重要文献资料,集中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经济问题、重要经济政策、重要经济实践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经济思想等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从实践中产生。


本书研究指出,要把党的重要经济建设思想放在回应重要时代背景和重要经济问题上来,体现在重要经济决策时,并在指导重要经济实践中检验和升华,以此更好地认识、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历史启示和理论借鉴。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伟大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具体形成了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一系列理念、理论、战略、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和经济治理的思想结晶,因其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愈发灿烂。


时代性


历史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思想之母。中国共产党创立一百年来,一切经济纲领服从服务于其主要任务,通过深刻把握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共产党承担起重大历史性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认识,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党的八大所指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从那时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思想主要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人民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为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并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毫无例外地,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体现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和党的本质属性。例如,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之一,一再强调社会主义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两个根本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并且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以人民为中心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历程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探索,在这一历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


这一思想的实践性品格,来源于对实践问题的不懈探索,围绕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从实践层面上给出具体答案,全面、系统、科学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实践意义、庞大理论根基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新起点、新坐标下我国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始终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以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发展形势为主要参考依据,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纵观我国经济建设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实践中,围绕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实践必须统一。


开放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这一重要特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的形成是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对我国伟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正反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学习,是坚持问计于民、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要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思想既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优秀经济思想中汲取营养,还注重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因而这一思想体现出浓厚的开放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开展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然而,我国经济建设也曾走进误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我们党不回避问题,坚持以改革开放来推动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学习,有助于促进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这一开放性特征还体现在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坚持问计于民、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就是扩大经济建设思想的开放范围,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各方面改革实践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思想的不断完善。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经济建设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造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本文转载自“文汇报”,经本号编辑整理后发布

作者 |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

编辑 | 唐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