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舒老师参与上海师范大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校级培育项目 “一带一路与东亚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开题论证会

发布者:王文达发布时间:2023-11-13浏览次数:11

1029日下午,我校人文学院刘峰老师主持的上海师范大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校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与东亚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开题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101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上海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学校社科处领导、校内外专家学者、项目组全体成员出席。



本次开题会,由项目负责人刘峰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贺平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孙继强教授、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赵莹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新宽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勇教授等专家出席开题会并对项目进行了点评指导。项目组成员康昊、刘晓晨、张舒、侯雨萌、吴佩遥、安洙英出席开题会并依次做了主题汇报,尤其向专家详细介绍了自己所承担的科研任务。



社会科学管理处曾旭在致辞中首先向出席开题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充分肯定了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该项目的实施是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的转变,有助于培养跨学科的学术创新和团队的通力合作。他希望项目组在三年的研究时间里充分做到团结协作,按时保质地完成研究工作。



刘峰代表项目组,就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成员结构、国内外研究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工作支持与准备情况、预期成果等方面做了总体性汇报。强调项目组将站在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的立场,充分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探讨“一带一路”视域下东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问题与纠葛,并摸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路径。随后,项目组的各位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工作汇报,介绍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基于自身的研究展望了即将着手的学术课题。康昊的课题为“近代以前的东亚海域交流与东亚国际秩序形成”,刘晓晨的课题为“日越关系中的战争赔偿问题”,张舒的课题为“东亚社会治理模式的比较与互鉴”,侯雨萌的课题为“近世日儒的‘非孟’论及其对近代日本的影响”,吴佩遥的课题为“近代东亚佛教和历史叙述的连续与断裂”,安洙英的课题为“战后韩国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转化”。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对项目组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郭勇教授首先指出了项目组团队配置的合理性,并肯定了项目组成员的创新点;贺平教授从历史与现实、应然和实然等角度分析了该项目的研究价值,提出跨学科项目不仅需要文科与文科相结合,更需要文理结合,建议广泛利用影像、图片等史料和可视化分析等理科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孙继强教授表示该项目的跨学科特点明显,既研究交流与合作,也考察问题与纠葛。既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也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建议项目组注重资政服务;赵莹波教授希望项目组注重团队的融合,注意使用智库、大数据等研究方式,开展工作坊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李新宽教授则从团队凝聚力角度建议项目组要体现出自身的学术特色,把个人和团队的特色相结合并留意新理论范式的摸索。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际关系视域下探索“一带一路”与东亚文明交流互鉴,符合“两个结合”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跨学科研究,该项目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成员配置合理、团队协作有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也乐观地认为该项目通过三年的学术研究,势必能够实现突破、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


刘峰代表项目组向学校和社科处的大力支持,以及专家的宝贵指导表示了感谢,并就专家提出的建议做了回应,保证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完善研究方案,科学合理地落实研究任务。最后,项目组成员也对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了逐一回应,开题会圆满结束。



本文转载自上海师范大学官方网站,经本号编辑整理后发布